一文读懂教室声学的国际标准体系——从 ANSI S12.60 到 BB93,看声环境如何成为“刚需”

2025-10-27

66

前言

在一间教室里,孩子们能否听清楚老师的每一句话,不仅取决于扩声设备,更取决于房间的“声学品质”安静、清晰、舒适的声环境,是良好教学的基础。

不同国家对“教室应该有多安静、混响多短、隔声多好”,都有明确的技术标准。国际上许多国家早已建立起较为成熟的教室声学标准体系,直接影响建筑设计与审批流程。其中,美国和英国的标准最具代表性,而国际上的 ISO 3382 与 ISO 12354 则是全球设计和测量的“通用语言”。

今天,我们就来盘一盘国际上四个经典关键标准:ANSI S12.60(美国)、BB93(英国)、ISO 3382 与 ISO 12354(国际),看看它们是如何让“声音”成为一项设计刚需的。

在国际上,关于学校教室声学的标准大致分为两类:

▪️性能目标类标准:告诉你目标是什么。

▪️技术方法类标准:告诉你怎么预算、怎么测量。


一、美国:ANSI S12.60——最早的性能型教室声学标准

ANSI S12.60 是美国较早制定的专门面向学校的声学标准之一,2002 年首次发布,后续不断更新。它的最大特点是直接给出教室声学性能目标值,设计人员必须在设计与验收中满足这些要求:

  • 背景噪声限值:≤ 35 dB(A)
  • 混响时间 RT60:≤ 0.6 s(体积 ≤ 283 m³ 的教室)
  • 教室间空气声隔声:DnT,w ≥ 45 dB

来源: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s Institute. ANSI S12.60-2010/Part 1.

这些数值在美国 K–12 学校项目中普遍被采纳,并与多州教育厅资金拨款挂钩,执行力非常高。


二、英国:BB93——政策落地最强的“声音标准”

BB93(Building Bulletin 93)是英国教育建筑声学设计的核心标准,首次发布于 2003 年,2015年进行了修订。不同于 ANSI S12.60 的“行业标准”,BB93 是法规技术文件,设计与验收必须遵守。

  • 背景噪声限值:≤ 35 dB(A)(普通教室)
  • 混响时间 RT60:≤ 0.6 s
  • 教室间隔声性能:DnT,w ≥ 45 dB
  • 特殊空间(音乐、美术、体育馆等)有更细致分级要求

来源:UK 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Building Bulletin 93: Acoustic Design of Schools – Performance Standards (2015).

BB93 的代表性不仅在于限值严格,更在于它与教育建设拨款、设计审批和最终验收挂钩,是目前国际上执行力最强的教室声学标准之一,也影响了许多欧洲国家的标准制定。与 ANSI 最大的区别在于:BB93 是“必须执行”的,设计、施工、验收都要达到标准值。

除了美国和英国,挪威、德国、瑞典等国家也都制定了明确的学校声学标准。越来越多国家将声学标准纳入强制或半强制法规,虽然具体数值略有差异,但“安静、清晰、舒适”的设计目标逐渐趋向于一致。


三、ISO3382与ISO2354——国际技术支撑标准

  • ISO3382是混响时间、语音清晰度(如 STI、C50)等声学性能指标的测量方法标准。它并不规定目标值,而是告诉你如何测得准确、可复用的声学参数。
  • ISO 12354 则侧重于建筑构件声学性能的计算与预测方法,为设计人员提供预测室间隔声与撞击声的模型工具。

来源: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ISO 3382-1:2009;ISO 12354-1~6.

这两个标准更多是支撑性标准,常与 ANSI S12.60、BB93这样的“性能型标准”配合使用,形成一套“设计—预测—验证”的闭环。


四、小结:从“测什么”到“做到什么”

ANSI S12.60 和 BB93 是明确目标值、直接服务设计和验收的“性能型标准”;ISO 3382 和 ISO 12354 是保证技术可测、可算、可复现的“方法型标准”;这两类标准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了国际学校声学设计的主流体系。

值得注意的是,英国 BB93 的政策联动使声学不再只是“附加项”,而是进入了建筑设计的前期规划与预算环节,也正是这一点,让英国学校的声学设计质量在国际上具有很高的代表性。


五、启示:标准不仅是技术,更是制度

ANSI 和 BB93标准体系完整,不仅有技术指标,还有清晰的设计、施工和验收闭环;尤其是 BB93,它是“法律”而非“建议”;很多国家在起草自己标准时都参考或直接采纳了这两套体系的数值或逻辑。

相比之下,我们国内目前在学校声学设计方面的强制性要求和标准体系还相对薄弱,多数项目仅在后期做“补救式”设计。未来若要提升校园声音环境质量,需要建立类似 BB93 的“标准—设计—审批”联动机制,可能是一条更高效的路径。《艾力特教育声环境企业标准》

在这一过程中,声学仿真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在设计初期预测声环境表现,为指标达标提供科学依据;也能让建设方在项目落地前就对声学结果有清晰预期。这样的“前置式声学设计”,将是未来校园建设中实现高质量声环境的关键一步。


返回 下一篇